龚建伟教授中国汽车报公开课:智能汽车人才培养新形态—产教融合 实践创新
2020-07-23 00:00:00
智能汽车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急需创新智能汽车人才的培养体系和模式。
7月22日,北理慧动教育创始人、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博导、汽车研究所、智能车辆研究所所长、地面无人平台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无人车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龚建伟,围绕《智能汽车人才培养新形态——产教融合 实践创新》展开了一次线上分享。
智能汽车人才总数不足
近年来,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到了人才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从2019年发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到今年2月下发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无一不强调要加强人才保障工作,坚持“高精尖缺”导向,推动汽车与信息通信、互联网等领域人才交流,加快培养复合型专家和科技带头人,打造素质优良的交通劳动者大军。涵盖范围更广的人工智能领域中,各项文件和规划同样指出,要“加强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针对高校还提出了“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并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稳步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合理确定层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等要求。
“这些都充分彰显了国家对智能汽车人才培养的关注和重视。”龚建伟表示,之所以这一问题得到了中央层面的再三强调,就是因为目前产业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完善,大大制约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
“智能汽车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集成平台,涉及学科领域广泛,对复合型人才要求高,人才需求大致可以细分为5个维度。”龚建伟表示,其中,领军人才是引领技术创新和产业革命的关键力量,研发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需求庞大,是推动行业快速成长的中坚力量,而随着产业发展的深入,技能服务人才和技术应用人才需求不断释放、基数最大,是智能汽车商业化的基础力量。但2018年12月由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委会发布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发展报告》指出,我国智能汽车行业人才总数不到2万人,各层级人才全面缺乏。
更令人担忧的是,龚建伟指出,随着智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现有的智能汽车岗位还将得到极大的丰富和进一步的细分,相关人才的缺口也将因此进一步扩大。
人才需求紧迫的背后,是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完善。龚建伟分别从高校和企业两大领域,阐释了当前培养智能汽车人才各自面临的问题。
对于高校来说,主要的挑战来自五方面:首先是师资力量建设,龚建伟直言,对口的教师成本较高,传统专业现有教师转型困难,好不容易培养出具备一定开发能力的教师,结果往往由于更高的薪资跳槽去企业工作;其次则是专业方案,智能汽车本身还处在不断发展和探索的过程中,专业建设方案就更加难以制定准确;第三是课程体系,由于课程建设周期长,因此难以满足要求不断更新的教学要求;第四,高校本身拥有的实训平台与方案、教材教案资源都较少;第五,与企业对接存在一定困难,智能汽车企业的资源也不如传统车企多,这给高校人才的实习和实践培养带来了新的困难。
对于企业而言,龚建伟认为同样存在五大困境:首先,由于高校刚开始转型,市场人才缺少,只能招聘相近专业,企业开展相关人才招聘的选择不多;第二,企业高层技术人才均来自传统车辆工程专业,内训困难;第三,由于人才紧缺,初级和中高级智能汽车人才的成本都比较高,导致企业需要支出更高的人力成本;第四,智能汽车的领军人才“一将难求”;第五,智能汽车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都比较难以维持,人才流动频繁。
产教融合、实践创新
那么,智能汽车人才培养的出路和对策到底是什么?龚建伟给出的答案共有八个字——“产教融合、实践创新”。
龚建伟指出,目前高校智能汽车或智能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在两个方面发力,其一,作为车辆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等传统专业的创新应用方向,开展现有专业课程的改革升级,初步建立培养体系以满足早期复合型人才需求;其二,建立复合型的创新专业,探索围绕智能汽车核心技术路线,包括感知、决策、控制、车联网、仿真等跨多学科领域的培养体系,建立新的理论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题、专业课。
“但这还不够,为了构建更加科学和完善的智能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企业应该参与进来。”龚建伟强调,这样不光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和企业对汽车人才的需求,而且企业还可以在高校师资力量的培训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当然,产教融合并不单指企业深入高校,共同进行人才培养,也包括高校参与企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智能汽车知识体系决定了企业人才培训的难度大、周期长,尤其是研发类岗位,通常需要半年以上的培训时间,和高校等培训机构合作就变成了一个比较好的模式。”龚建伟表示,北京理工大学就曾承担过不少国内知名车企的社会培训,对企业的帮助较为明显。龚建伟提出,作为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模式——产教融合,与此前职业教育开展的校企合作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合作更深、范围更广,形式上也更加创新,“1+X证书”就是比较好的案例。
展望未来十年,龚建伟指出,企业参与、创新实践必将成为智能汽车人才教学的新特色,作为新工科特色专业之一(主要指针对新兴产业的专业,以互联网和工业智能为核心,新兴智能汽车专业就是较为典型的新工科专业),智能汽车专业有望通过将车辆工程与人工智能等专业深度融合,立足国际前沿、立足企业和国家需求、立足校企资源整合,进入发展的新阶段。
注:上述内容引自《中国汽车报》,作者:施芸芸
2024 06-25
北理慧动教育承办2024年汽车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素质提升暑期公益培训
应全国汽车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要求,北理慧动教育将于2024年7月在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智能汽车领域师资培训。
2024 05-25
北理慧动教育获经纬度信息相关发明专利
北理慧动教育获“一种基于经纬度信息的主车信息坐标系转换方法及系统”发明专利。
2021 10-20
智能车辆系统仿真开放实验室正式落地
北理慧动教育全面承接,北理工郑州智能科技研究院智能车辆系统仿真开放实验室正式落地。
2021 04-27
北理慧动产品亮相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4月27日,北理慧动教育产品亮相2021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
2020 07-11
专家视角:智能汽车的承上启下——域控制器
智能汽车引领下的域控制器发展
2020 03-30
《无人驾驶车辆模型预测控制》(第2版)新书上市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智能车辆先进技术丛书《无人驾驶车辆模型预测控制》(第2版)
2020 03-13
北京市高精尖产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申报工作正式启动(附申报方法)
2020年5月9日,北京市高精尖产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申报工作正式启动
2020 01-03
北理慧动2号正式上线
北理慧动首款实操平台——北理慧动2号,正式上线
2020 01-03
北理慧动1号正式上线
北理慧动首款实操平台——北理慧动1号,正式上线
2020 02-24
11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2020年2月24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2020 01-01
《电动汽车工程手册 第六卷 智能网联》新书上市
自动驾驶系列丛书《电动汽车工程手册 第六卷 智能网联》新书上市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8610-56523002